莒县文化遗址现状?
一、莒县文化遗址现状?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商代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 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 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 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二、广东文化旅游现状?
21世纪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加辉煌的时期,旅游文化对于旅游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在21世纪之初,对旅游文化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我国关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理论性的概括(即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对旅游文化特征、作用的描述)和应用性研究(即旅游文化在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两大类。
从1978年到1984年,是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讨论旅游文化的著作寥若晨星,有代表性的是林洪岱的《论旅游业的文化特征》(《旅游学刊》1983年第四期)一文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1984年版)的部分论述。前者在肯定“中国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事业,是外事工作的一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指出它“又是一项文化事业,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并预见“文化比重及其价值在整体中的扩大,是一种必然的积极的历史趋势”。
后者在我国第一次提出“旅游文化”这一概念,指出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研究只是先觉者孤独的呼喊,没有引起旅游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但是在旅游学术界激起了浪花,此后,进人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旅游文化研究大体朝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对古建筑、古园林等景观文化的研究比较活跃;另一方面,对旅游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的特征描述、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的梳理和中国旅游文化建设向社会主义方向的讨论等基本理论研究,笔力集中。数年间,涌现出一批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旅游文化学者,产生一批有创见的学术成果。
不足的是,对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关系、旅游文化与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关系的研究较少,因而旅游文化研究不能更好地发挥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进人90年代,我国的旅游文化研究出现了质的突破,中国旅游文化学会的成立和“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昭示了我国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权威性的旅游文化学术机构和交流会议,标志着我国旅游文化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旅游学界对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科地位达成了共识,明晰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旅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随着旅游文化研究热的出现,进人9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专门讨论“旅游文化学”学科地位的论文。在1995年《旅游科学》第二期发表的东南大学毛桃青的《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明确提出了建立旅游文化学科的必要性。
作者认为:(1)旅游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设立旅游文化学科;(2)近10年来研究旅游文化的理论文章日渐增多,从学科分类的角度上也应设立旅游文化学科以适应理论研究的新趋势;(3)沿用多年的旅游专业招生目录存在不少欠规范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也应设立旅游文化学科。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文化学研究不断进步,受到了更多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出现大量专门研究旅游文化的团体、机构,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旅游文化研讨会不断召开,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以前的时期,旅游文化成为我国旅游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幼儿园文化现状?
目前来说幼儿园文化现状是参差不齐。国家所设的公立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是完整的,而私立幼儿园的教学体系则是非常的混乱。会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出现,比如说有蒙特梭利幼儿园,有双语幼儿园。
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外资合开的幼儿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秉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肯定是有所冲突的。但是从那些幼儿园出来的孩子终归要走的是中国的教育。所以目前的幼儿园文化教育现状是参差不齐的。
四、雅昌文化集团现状?
雅昌文化集团的现状是一家民营企业,发展得不错的。
雅昌文化集团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立足于艺术领域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以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达成“艺术为人民服务”,传承、提升、传播和实现艺术价值为使命,面向艺术专业全领域,传承优秀艺术文化,提升艺术价值;在艺术大众市场,传播艺术文化价值,让艺术之美走进生活。
五、河姆渡文化的基本现状?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实就是居住在宁绍平原的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巢居发明者;而这正是对宁绍平原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的映射与形容。
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曾率领其部落人民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城登基成为了良渚古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后期又在今山东琅琊古城(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建立了陪都。而后又在今巢湖一带建立了古巢国,定都凌家滩古城(今安徽凌家滩遗址)。
河姆渡文化因有巢氏先民的迁徙而加速与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与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广泛交融;共同构成了有巢氏先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
六、绿茶文化与品茶知识?
喝茶是中国文化传统,会品尝美味茶就是健康平安人生快乐
七、日本绿茶文化和中国绿茶有什么区别?
日本绿茶文化和中国绿茶在历史、种植、制作和饮用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 历史不同:日本绿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794-1192 年),当时日本从中国引进了绿茶种植技术。而中国绿茶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730 年左右的神农时代。
- 种植不同:日本绿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日本的静冈县、京都府和奈良县等地,而中国绿茶的种植则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如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等地。
- 制作不同:日本绿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而中国绿茶的制作工艺则更加复杂,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筛分、包装等步骤。
- 饮用方式不同:日本绿茶通常以冲泡的方式饮用,而中国绿茶则可以以冲泡、煮茶、泡茶等方式饮用。
总的来说,日本绿茶文化和中国绿茶在历史、种植、制作和饮用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我国文化输出的现状?
整体上对外疲软,无法对应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
存在问题主要在两方面,
在物质层面,中国文化输出缺乏一个成型的产业模式,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歌曲,亦或是游戏动画,整体给人的感觉,要么半死不活,要么发展偏科。偶尔蹦出几个对外输出亮眼的,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力,当年成龙如是,近来的李子柒也如是。这种后继无力的在文化输出这种内容消耗行为上是非常致命的,因为,成龙的电影再好看,一般人也不会去看十几遍,10后20后年轻人大多也不会耐着性子去看这些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消耗跟不上,就无所谓输出。
在精神层面,国内弥漫着一种文化上清高主义和猎巫倾向,总有一部分人喜欢带着放大镜去挑刺任何一款国产文化娱乐产品,要么是批评服装服饰不到位,要么是批评建筑风格不对味,善意的批评倒还罢了,然而这种批评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向着把这款产品批臭批死的方向发展,这就显得畸形了。而且,这种声音偏偏又喜欢玩双标,对国外那些似是而非的“国风”产品,抱有最大的善意,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产业的事,一般老百姓无法参与,但精神层面,但凡自认为真正关心中国文化输出这个大话题的各位网友,还是积点口德,少点文化清高和文化猎巫,现阶段,别去纠结什么正统正宗了,输出出去才是问题关键!
九、中国服装文化审美的现状?
中国服装文化审美现状是简洁舒适,材料轻便,棉麻为主,现阶段审美多以汉唐古风加以现代化元素结合,简称复古风!
十、宗祠文化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好,前景广阔。现在人们对宗祠文化的情感强烈,未来崇拜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