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名始于北宋还是南宋?
一、香港之名始于北宋还是南宋?
明朝
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关。那时,香港这座小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因为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出去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同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的人们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皇帝便下令杀了村长,村民们四散逃走,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在香港逐渐消失了,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6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末,总人口747.42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二、北宋历史讲解?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三、北宋历史故事?
1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追随周世宗柴荣在澶州时,曹彬是周世宗的一个亲信官员,负责宫廷所用茶酒。有一次赵匡胤向他要酒喝,曹彬说:“这是专供宫里的酒,不能送给你喝。”而是他自己掏钱买了酒送给赵匡胤喝。
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上皇帝宝座后,对大臣们说:“周世宗的臣子们中不欺骗他的,大概只有曹彬一个人吧。”通过这件事,赵匡胤也把曹彬当做心腹。
2
仁宗病了很长时间,很久没有上朝了。一天病情稍轻,想见执政大臣,于是坐在便殿中,急着召见枢密院和中书省两府大臣。许国公吕夷简接到了诏命,过了一会儿才站起来前去。同僚们都催他走快一点,他依旧慢腾腾走去。见到皇上以后,皇上问:“朕病了多时,今天感觉好些了,急盼着和各位爱卿见面,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慢?”
吕夷简从容回奏:“陛下龙体欠安,宫里宫外都很担忧牵挂。您召见我们,臣等如果奔跑而来,恐怕会引起大家的猜测和惊慌。”(其潜台词是:大家会以为皇上您挂了呢。)宋仁宗认为他作为辅政大臣,这样做是得体的。
四、白茶历史?
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得到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
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五、南宋北宋的历史由来?
北宋和南宋,其实也是根据它们各自国都所属的位置来命名的。
北宋的国都在现在河南开封,南宋国都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开封在北,杭州在南,所以就有了北宋和南宋的称谓。从时间上来看,北宋在前,南宋在后。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杯酒释兵权,包公,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等,甚至小说水浒传的时代背景都在北宋。北宋一共延续了三百一十九年,直到公元1127年。
宋徽宗和其子宋清宗,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族,金国人俘虏。后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同年宋徽宗的第 九子赵构,率君臣渡过长江,建立了南宋,他也被后世称为宋高宗。
1138年,宋高宗定都杭州,并改名为临安。临安,意思是他们只是临时安顿,终归还是要收复旧土的。但是大部分南宋君臣都抱有一种偏安一隅的心态,始终没能北伐成功,还将抗金名将岳飞杀 害。南宋在平安了一百五十二年后,最终逃不过消亡的命运,被北方游牧名族蒙古人给消灭。
六、花香白茶的历史?
花香白茶是中国福建省福鼎市特产,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福鼎白茶历史悠久,据史载,福鼎白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明朝末年,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花香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传统的白茶制作工艺,不炒不揉,自然萎凋,干燥而成。花香白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色泽银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柔软。花香白茶的品质取决于茶叶的品种、产地、气候、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福鼎市是花香白茶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白茶的生长。近年来,花香白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花香白茶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代表之一。
七、福鼎白茶的历史?
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福鼎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高山名茶之一。福鼎白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如螺,色泽银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扑鼻。
八、福鼎白茶压饼始于哪年?
福鼎白茶压饼的时间,是在2006年左右(大面积压饼还是2008年前后的事情),市场存量不多,满打满算,至今为止也就十一年的时间。
九、北宋南宋更迭历史?
宋朝历史从赵匡胤黄袍加身起(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末帝赵昺止,历时近320年,其中北宋历九帝166年,南宋历九帝151年。
北宋自太祖赵匡胤自陈桥驿(今河南丰丘境内)黄袍加身夺后周帝位而自立(公元960年)经过南征和北伐,先后灭掉了南唐和北汉等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正式建立了封建政权,史称北宋。
宋朝的一些政策如杯酒释兵权、重用文职制衡军事将领等都削弱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这时期北方女真部落兴起,首先攻灭同样没落的大辽,然后向北宋进攻。
北宋在大臣李纲,宗泽等人的奋勇抵抗下暂时击退了金兵,在各路勤王的军队即将陆续抵达的情况下,徽宗皇帝却不思抵抗,慌忙传位于儿子赵恒(钦宗皇帝)与金兵谈判,达成金兵撤军的协议,待各路勤王之军陆续撤离后,金兵背信弃义,发动突袭,攻破宋都,掳徽,钦二帝,扫荡宋都财帛妇女而北返,史称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一年后,公元1127年,从金国逃回的宋康王赵构于今杭州即位,称高宗皇帝,从此史称南宋的王朝开始。
宋高宗即位之初,也曾雄心勃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抵抗金兵,在岳飞等带领下,军事上取得了很多胜利,如偃城胜利,黄天荡大捷等。
正当岳飞等人准备北伐,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之际,高宗皇帝与奸相秦桧等一帮主和派与投降派,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其子岳云大将张宪等害死,彻底的葬送了岳飞等人出生入死开创的抗金的大好局面,至此,南宋也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灭亡也剩下时间问题了。
公元1232年,南宋与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政权,联合灭掉了金国,同时也暴露了军力的低下。
于是,蒙古军队掉认南下,开始了灭宋的历史进程,至公元1275年宋恭帝投降(宋恭帝受到优待,得以善终,(中国历史上得以善终的仅有汉献帝与宋恭帝二人)大宋朝事实上已经灭亡。
虽仍有南宋大臣张世杰,文天祥等人先后立二帝,即端宗(即位时只几岁,在位、不到两年即夭亡)末帝赵昺(仅两岁)被大臣抱着跳海而亡(在位仅几个月),从此两宋宣告终结。
十、北宋末年历史?
宋朝军力并不弱,北宋的疆域自宋建立之初起就几乎没有减少。宋徽宗年间宋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宋朝设陇右都护府,完成对西夏的迂回包围。
从北宋赵匡胤一统五代十国,檀渊之盟迫使辽国签订了一百多年的合约,穆桂英挂帅,南宋岳飞,韩世忠,虞允文,辛弃疾,孟珙,文天祥那么多名将和辉煌战绩就可以看出来。宋朝不如汉唐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手里丢掉了幽云十六州,没有产马地,缺少骑兵。同时由于失去了长城天险,只能派重兵分散成弧线拱卫京师。
哪个朝代养得起80万禁军?只有宋朝。不过,檀渊之盟是大宋外交的最大胜利,辽国不同于之前的匈奴,突厥,也不同于之后的女真,蒙古,辽国没有彻底汉化。他施行的是农耕游牧二元政治体制,既能在中原耕种与北宋商贸往来,又能在北方利用其强大骑兵教训不安分的少数民族,是大宋的天然屏障。事实证明,宋徽宗祸国殃民,联金灭辽的昏招是宋朝最大的悲剧。
燕云十六州沦陷,一带雄主柴荣北伐时,燕云地区的百姓积极响应,直到宋太祖,宋太宗时代还响应北伐,然而赵二实在不给力,高粱河一战彻底被辽打怕了,从此患上了恐辽症,让燕云百姓大失所望,过了200年后心理早就没有什么“王师”了。
除此之外,一方面是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并不希望被其他势力打破这种利益关系,如当年幽州城的韩赵刘马四大家族,后来女真灭辽时曾与北宋同盟伐辽,宋朝军队在绝对数量优势情况下被已经灭亡边缘的辽军打得大败。
女真攻入北京,灭了辽,把幽云十六州山前诸州给了北宋,北宋进入这一地区后,以“王师”姿态自居,错误的采取土地政策,比在辽时还加重税收,侵犯了当地士家大族利益,另外对一些幽云官员不信任,比如反复无常的郭药师,直接导致幽云地区再次脱离了中原政权的管辖范围之内。
如果盛唐十大节度使的50万募兵集中在一处,可以想象有多么恐怖,估计北方边境可以再无战事。盛唐时安西四镇不过二万五千军队就能一挑三而不败,可见高素质的职业军队可怕之处。
所以如此看来两种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并存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即内地安定,采用府兵制,建立民团,朝廷不需要很大的军费支出。保护乡土,定期训练,把训练成绩列入官员考核内容,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军队战斗力。
边境地区,采取军屯,实行募兵制。多招募无业游民,利用边境的军事斗争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可以优胜劣汰,很大程度上保持社会安定。还有一点,朝廷要有眼光,要让战争有利可图,尽可能的以战养战,这样才能避免越打越穷的结局。
北宋灭亡可不是只是唐末黑锅之类,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大的历史背景是,从两周秦汉以来世族逐渐庞大,隋唐意识到尾大不掉开启科举包括限制联姻等制度分化过于庞大的家族。从现代意义讲社会世族化意味社会固化,但客观讲,大家族对历史和国家民族开拓发展历史意义不可磨灭,进步意义是鲜明的。